前日,舒先生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原来,他上传了多张小孩子手拿红色小蛇的图片,并写道:“这才是我家的娃儿”。“好危险,有毒没毒”、“被咬到怎么办”、“大人在干嘛”……不少微信好友纷纷留言表示担心。
年37岁的他家住江北区洋河花园,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舒先生向记者证实,图片中的小女孩是自己4岁的大女儿薇薇,手拿的红色小蛇名叫赤练蛇。
舒先生告诉记者,前日,他们一家人到巴南一生态农场游玩。在农场一条小水沟里,他发现了青蛙、螃蟹,还有蛇。“从小到大,我都有捉蛇的经历,看到是一条小蛇,我就直接捉了。”
看到舒先生手拿着一条蛇,舒先生的丈母娘、妻子随即尖叫着快速跑开。这时,舒先生看了看薇薇,发现她一脸茫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让她摸一下蛇。起初,我只是想让她感受一下蛇的皮肤是凉的。后来,我开始鼓励她拿到手上玩,帮她消除畏惧心理。”舒先生说。
“它乖不乖?”舒先生引导薇薇触摸蛇的身体,并不断询问,让女儿别害怕。一两分钟后,薇薇就敢自己拿着蛇玩了。
舒先生告诉记者,玩蛇的过程中,薇薇被咬了一口,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她自己说不痛,也就无所谓啦。”舒先生解释说,自己并非不在意孩子,而是知道赤练蛇虽然有毒,但毒性轻微,可以忽略不计,“我把小蛇给她的时候,我也被咬了一口。此前,我也被这种毒蛇咬伤过,没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确定女儿遇到的这一切都是安全的。”
“薇薇被咬后,还没反应过来,我就过去把蛇的嘴巴掰开了。”舒先生透露,女儿被蛇咬后没有异样,还表示并没有多痛,更没哭泣,非常勇敢。当然,如果蛇咬得深或有剧毒,他一定会先给女儿吸出伤口的血,再将她送医院。
舒先生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孩子玩蛇,她还是很担心,毕竟孩子还那么小,看到孩子不抗拒蛇,她的心才慢慢放下。即便如此,她仍被自己的父亲骂了半小时。当天,除了让大女儿薇薇玩蛇,舒先生还让2岁的小女儿摸了摸蛇。最后,他把蛇放生了。舒先生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想让小孩知道任何东西都要自己去尝试,不能人云亦云。
而且舒先生还说去年11月~12月,他带着薇薇,花了40多天时间,自驾去了北方的9个城市。“我们去了中国最冷的地方——漠河北极村。”舒先生说,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带薇薇看车窗冰花结晶的全过程,还带着她在零下30℃的户外徒步了两小时。在舒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他和薇薇在“中国北极”(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拍下的合照。合照中,周围满是积雪,而薇薇衣着单薄。“我想让她知道,在冰天雪地里,意志力非常重要。”舒先生如是说。
采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们的选择则不尽相同,其他的家长对于舒先生这样的做法有褒有贬,认为舒先生想要锻炼孩子胆量,让其去探索新鲜事物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让孩子玩蛇,在冰天雪地里徒步两小时的做法有点极端,也有点危险,那如果想要锻炼孩子胆量要怎么做呢?
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1、家长对宝宝的要求太过于严格,常要求宝宝像大人一样地做事,让宝宝感到不知所措。
2、家规太严,对于宝宝好奇的事物常表示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于按“规矩”办事,从而缺少了探索创新精神。
3、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宝宝发脾气,因此宝宝就变得谨小慎微。
4、宝宝对突然变化的环境不适应,比如先由祖父母抚养的宝宝转而由父母亲自抚养时,因为教养态度不同,宝宝一段时间里会变得沉默、内向。
现在家长对宝宝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可都是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就连每天上学父母都给孩子背书包;家长还会给孩子灌输一些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不要和陌生人吃饭,使得孩子觉得只有在家呆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安全。
孩子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不到“闪光点”,孩子会有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畏缩行为,这时父母就应擅长发现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俗语讲“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每个人生存在不同环境中,性格的不同,决定他的生活态度也不同。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变得胆小,是与自身因素有关的。
要说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最典型的是初到幼儿园上学的时候。小孩子从家庭的个体生活走向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胆小的孩子变得更加恐惧,他们甚至吵闹着不要再去学校。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接触的对象不同,孩子会感到不习惯,不适应,产生怯生、恐惧的心理,出现哭闹、逃跑、不肯吃饭、不肯午睡等现象。如果你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强,你很容易见到他胆小的一面。
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首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措施,比如参加学校的表演,奖励一个玩具;参加朗诵比赛奖励一顿大餐等等,都可以让孩子的胆量得到锻炼。
家长要开始学会相信孩子,要坚信自己孩子已经长大了,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长在疼爱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凡事都包办。要给与孩子鼓励,告诉他们要独立自主的完成一些事情,给孩子增添一定的信心。不过孩子在尝试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帮助帮助孩子战胜胆怯。
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上台发言可以说是比较锻炼胆量的一个方法,孩子在上台发言的过程中就能锻炼到自己的胆量,从结巴到流利,慢慢的就不怯场了。
让孩子挑战一些平日里不敢做的事儿,在挑战的过程中,经历几次心跳,孩子的胆量就锻炼出来了,但是这个挑战的事也得有个度,不能走极端,不要强迫孩子用你觉得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成长,孩子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审美能力,最好让他们自然融入社会、人群,自然面对事物、场景,看到孩子自然反应后,再进行适度引导、鼓励。
外出旅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带上小孩进行一次短途旅行,在旅行途中教育孩子和人相处要有礼貌,对于友善的亲人朋友可以大胆地和他们玩耍,通过一些景点或者小动物,引导孩子变得坚强,遇事不要胆小。
1、孩子会退缩可能是因为害羞或者还不想尝试任何他们不确定的事情,至少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改变你对孩子期望,尝试接受并包容孩子的胆小。例如,不要因为孩子在早教课上缠着你而感到懊恼,让他坐在你的腿部,直到他不再紧张,即使需要有一段时间。父母只需等待孩子做好准备。当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会充满自信地去尝试。
2、当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环境感到不适时,不要让他独自经历考验,应该让他慢慢地适应。如果孩子对于新朋友的出现感到紧张,为他营造一个既有老朋友又有新朋友的环境。
3、对于孩子不愿尝试的事情,不必一味地劝说,可以让孩子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不做任何评判地倾听孩子的感想和感受,试着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呢?”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他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促使他能够做出自信的决定。这会使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更具备冒险精神。
4、当孩子离开家时,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总是喜欢带着可爱的毯子或者最爱的小动物。当然,你不希望将这些东西带着到处走,甚至弄丢。但是,如果他需要,完全可以让他带着。
5、不要对孩子的表现流露出失望的心情。这样只会加重他自卑的心理。也不要在他面前鼓励文静或内向的行为,或赞美其他孩子胆小倾向的行为,尽量少拿他和比他外向的孩子做比较,虽然你们可以鼓励他向外向的孩子学习。
6、鼓励他多多表现自己,给他一些机会。比如讲故事,口头描述自己所做的事。
7、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1022宝宝打人
0儿童心理
0儿童心理
0儿童心理
0儿童心理
0儿童心理
0儿童心理
0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