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现在的镇纸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与笔墨纸砚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它是书斋中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案头上不可缺少的器物。在翻阅书籍时会用纸镇,书写或绘画也离不开纸镇,在写作时,纸镇则能起到“休教风过乱文思”的作用。其实,纸镇说白了只是一件重物,可以压住纸张即可了,但是一进书斋,一经过文人的手,即被注入了文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文化。
《说文》曰:“镇,博压也”,指压住各种物品的物体,最原始的是镇石。
之后出现了席镇,席镇系压帷帐或席角之用镇。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在地面的草席之上,草席四角压以席镇。王室贵胄之家,备有低矮的床榻,上面也要铺席,有的床上置帷帐,席子及帷帐四角也常用镇来压住。
镇纸出现较晚,当纸张出现后,为书写时纸张不被风吹动,席镇便逐步起到了后来镇纸的作用,逐渐地专用的“镇纸”便出现了。
镇纸进入书房要早于南北朝时,《南史•垣荣祖传》:“帝(齐高帝肖道成427-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1500多年。唐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宋张镃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宋岳珂《愧郯录·镇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其材质有石、铜、牙、金等,形状各异。说明唐宋已较为普及。
木质镇纸。
镇纸的材质多种多样,以玉、瓷、竹、木、铁、铜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也有动物和人物的立体形象。但就使用体检来说,唯独木质的镇纸既实用又方便。在造型上以长条形为主,一般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上面刻有诗词格言或对联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