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食品要从宝宝多大开始吃,听到的说法通常是在宝宝4到6个月大左右,但有人说4个月就喂会比较好,也有人说等到6个月再喂更理想。虽然2个月的时间差距不大,但对于爸妈来说,总是希望给宝宝最完善、最正确的做法,到底怎样才对宝贝最好呢?
宝宝确实在4个月就可以开始吃辅食品了,至于有些爸妈想延后时间,应该是担心宝宝出现过敏的问题,其实越早吃越不容易过敏,若是太晚吃(指超过6个月),反而容易增加过敏的机会。
而宝宝在满4至6个月以后,其消化道机能逐渐发育成熟,此时的活动量与营养需求均日益增加,加上可能有厌奶的现象,故除了母奶或配方奶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营养素及热量,来提供宝宝重要的营养来源,同时还可逐步建立健康肠胃道的消化功能,并训练宝宝吞咽及咀嚼食物的能力,让宝宝慢慢调节各种食物。
添加辅食品晚于7、8个月才开始,除了前面提到的反而容易过敏外,也会让宝宝对于固体食物的接受度较差,并可能出现过于依赖母奶或配方奶的情形,不愿意尝试其他食物。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宝宝缺乏铁质等各种营养素,影响生理与智能发展。因此时间到了,就可以给宝宝吃辅食品,不用过于担心过敏或是宝宝只有几颗牙齿,这只是成长必经,自然而然的饮食习惯,若违反自然,后果反而不堪设想。
既然叫做「辅食品」,表示母奶或配方奶其实仍有持续哺喂,那么辅食品要选择在什么时间点喂宝宝会比较好呢?由于辅食品可帮助宝宝吞咽和咀嚼功能的训练,所以应该是在喂奶前先给宝宝吃,大约是平常喝奶的半小时至1小时之前,因为这时候宝宝已略有饥饿感,接受辅食品的机会便较高。可以选择每次喝奶前喂食,慢慢的增量,并观察宝宝食用完的状况,如果出现任何过敏反应,或是排便异常,便需先停止喂食该食材,等宝宝较大后再尝试。当然若症状较严重时,也需请医师进行诊治。
至于辅食品要如何循序渐进,食材又该如何挑选呢?提供以下的分龄建议:
宝宝辅食品最初可先从米精(粉)、米汤等米食,或泥状的食物开始。此阶段给宝宝吃辅食的目的并非吃饱,而是在于调节和尝鲜,因此首先建议由低敏且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并且天然的最好,可让宝宝慢慢的多方尝试。而若考虑有些小朋友的体质可能会过敏,麦精可以晚一点再添加。其他就是以淀粉类食物及蔬菜水果打成泥状来喂给宝宝,尤其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多补充富含铁质及醣类的泥状食物,如红薯泥、马铃薯泥等;水果则可选择当季、低敏、纤维较少的种类,如苹果、梨子、木瓜等。
宝宝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开始有想要咬东西的意识,此时辅食品便可由流质、糊状、泥状等转为半固体。而这时候的宝宝也喜欢用手东抓西抓,亦可提供宝宝能自己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或是大人吃给宝宝看,提高他们对不同食物的兴趣,也想要自己试着尝一口。
此外,在宝宝7个月大时,除了每天给宝宝吃蔬果类的食物外,也可多提供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譬如肉泥,将有助于宝宝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产生与活化,进而对鱼类食物较容易吸收。接着宝宝8个月大,即可选用新鲜的鱼肉做成鱼泥喂给宝宝吃,其中富含DHA与EPA,将有助于宝宝的脑部及神经发育。
所谓「7坐8爬9长牙」,宝宝9个月大时,已经开始长出下门牙,辅食品的形态和份量也可以再稍多一些。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能力,甚至有欲望想要自己进食,爸比妈咪也可以趁此机会多鼓励宝宝,并且开始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食材方面,若8个月前宝宝已食用过蛋白与蛋黄无过敏反应,那么此阶段的宝宝便可尝试少量全蛋的食品,比如蒸蛋或布丁,食材也可由泥状、半固体、逐渐变为小丁状,如碎肉、碎鱼等,均可让宝宝尝试。
在习惯养成方面,除了已可让宝宝自己练习使用餐具,也不妨慢慢调整为和大人的三餐一起进食的作息。当然三餐之外,宝宝还是需要额外的点心,如辅食品可在大人的早、午、晚餐时食用,早上10点左右及下午3、4点,则可再提供宝宝其他的点心。
特别提醒爸妈,蜂蜜需等到宝宝1岁以上才建议食用,因为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会产生神经毒素,而1岁以下宝宝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见得能阻挡这些毒素进入,便可能因抵抗力弱而有致命风险。若等宝宝1岁之后,免疫力增强,肠胃道也调适得更好,对于这类食物便不需太过担心啰。
了解了辅食品的分龄建议后,另外还有些很重要却常被误解的观念需要厘清喔!特别提醒爸妈以下几点:
许多新手爸妈对于制作辅食品,很可能会「闻盐色变」,觉得既然大人都强调「少油少盐」才健康了,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宝宝来说,当然更是通通不加调味料最好,免得宝宝的口味养成重咸,对于幼嫩的肾脏器官也会造成负担…,但其实,盐巴可是属于必要摄取的营养成分之一呢!
由于盐巴中含有碘的成份,而碘是身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所以适量的食用盐巴,事实上对宝宝是有好处的,不但可增加食物的美味、增进宝宝的食欲,也可以让宝宝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另外像是橄榄油等健康的油脂类,也是可以适量添加到宝宝的辅食品中,因为举凡DHA或必须脂肪酸等,也都是宝宝需要摄取的营养成分喔。
不少爸妈如果发现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通常就是立马封杀,永不食用。其实不一定要做得这么绝,等停止食用一段时间之后,或是等宝宝更大一点,都还是可以再次尝试的喔!
若宝宝食用了某种食材,而出现了起疹子或拉肚子等身体不适的过敏现象,首先就是停止食用一段时间,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就医。但等到宝宝成长了几个月之后,身体的免疫力调整好了,便可再次尝试看看。因为通常婴儿在1岁前的免疫系统是一个临界点,所以在1岁之前的过敏,不见得在长大后也会过敏。
此外,若爸妈本身或家族遗传有过敏体质,比如吃虾类或海鲜会过敏,可以延后一点再给宝宝尝试,并且初期酌量浅尝即可,试试小朋友的接受程度和反应。若真的发生过敏现象,便先停止几个月不吃,等宝宝较大时再考虑继续试吃。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是食材务必要新鲜,也不要摆了一段时间才喂给宝宝吃,因为有时候宝宝过敏其实并非体质因素,亦可能是食材不新鲜所致。
有时候宝宝也许会把食物吐掉,或是不肯吃进嘴里,这样就表示宝宝有偏挑食的行为吗?宝宝不想吃的原因其实很多,有可能是生病、喉咙觉得不舒服,或是对于用汤匙进食不习惯,也可能是不喜欢泥状或固体食物的口感,另外当然觉得味道不佳(或缺乏调味)也是有可能,或者单纯因为喜好的因素。
所以宝宝不吃,不见得就是不喜欢,也不能马上归咎是偏挑食的问题,爸妈应该更有耐心的找出原因,并且过一段时间再让宝宝尝试,说不定多试几次,宝宝就愿意吃了。但重点是千万不要强迫宝宝一定要吃下去,如此很可能造成宝宝心理上的阴影,便再也不肯吃这一类食物。
有些较大的宝宝可能会有偏挑食的问题,因此建议辅食品在适合的年纪便一定要让宝宝食用,并且多方尝试,便可预防长大后出现偏挑食的状况。
吸吮奶嘴和汤匙喂食很不一样喔
对于宝宝来说,吸吮奶嘴和使用汤匙被喂食,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因为吞咽动作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宝宝在初次尝试辅食品时,很可能会用舌头把食物往外推,这不一定表示宝宝不喜欢吃,只是可能还没习惯用汤匙进食并吞咽。因此爸妈千万别急着责怪宝宝挑食,而是应该陪着宝宝慢慢练习,大约一两周之后,宝宝就能吃得很好了唷!
有些爸妈可能会误以为,只要开始吃辅食品,就几乎不用再喝母奶或配方奶了,其实在满周岁前,辅食品依然扮演着「补充营养」的辅助角色,主要的正餐还是奶类。不过由于宝宝4个月大之后,体内储存的铁质和钙质会逐渐流失,所以需要从食物额外补充营养。然而等到宝宝1岁以后,摄取的食物份量会越来越多,便可以逐渐将辅食品当做正餐啰。
对于宝宝满4个月,初期食用米精、麦精等辅食品时,有些长辈可能会直接加入奶瓶中和奶类混合,一起给宝宝吸吮,虽然方便,但这样的做法将让宝宝无法练习咀嚼与吞咽的能力。而且若将米精、麦精和奶粉一起冲泡,会让牛奶变得比平常浓稠,宝宝可能不好吸吮,也相对减少了水量的摄取,有可能会产生便秘的情形,或是对肠胃与肾脏造成负担。因此,辅食品还是建议使用汤匙喂食宝宝较佳喔!
至于营养品,小朋友需要补充吗?所谓营养品,是针对某些营养素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所合成的制剂,用来补充人体因饮食中摄取不足而缺乏的营养。而如果宝宝辅食品吃得很好,各类营养素的摄取都均衡足够,原则上是不太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品的。不过对于一些早产儿,或有慢性肺病和心脏疾病的小朋友来说,就会需要特别补充一些营养品。
此外,若有缺乏特定营养素的情形,比如皮肤干燥角化(缺乏维生素A)、血钙浓度偏低以致骨骼钙化异常(缺乏钙、维生素D)、贫血(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2、叶酸、铁)、凝血异常(缺乏维生素K、钙)、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神经炎(缺乏维生素B1、烟碱酸)、口角炎(缺乏维生素B2)等,或是肠胃功能失调、便秘、过敏等状况,可尝试补充益生菌;而若经由检验发现含铁量不足,可经由医师处方补充铁剂。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营养品都可以混合在常温开水或果汁中喂食。如果想提高营养品的吸收率,也可以考虑将钙粉加入果汁中喂给宝宝,因为果汁的维生素C有助于钙质吸收,但要注意钙片不建议和牛奶一起摄取,因为人体对于一次的钙吸收量是有限的。至于乳铁蛋白可添加在配方奶里,增加乳汁中铁的吸收利用。另外若要将益生菌混入配方奶中,也要注意温度需在50℃以下较为适合,以免破坏活性成分。
给小朋友添加营养品需特别谨慎,关于服用的剂量与次数,应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指示,尤其维生素A、D、E、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不可服用过量,以免囤积在肝脏内不易代谢。若是B群、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则会比较容易代谢。
维生素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大多数人体是没有办法自行合成的,必须从饮食中摄取。但以维生素D来说较为特别,是经由晒太阳会自行合成,因此维生素D也称作「太阳维他命」。此外,有少数宝宝在某些情况下,不建议额外补充维生素,譬如患有高血钙、肾脏疾病的宝宝,如果补充过量的维生素D及钙片或钙粉,可能会让高血钙更为恶化或有结石出现。
对于需要服用营养品的小朋友,爸妈可询问医师或营养师,依建议量使用。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则需由小儿科医师再做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