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位于城镇中心法夸尔街(FarquharStreet)的市场嘈杂且拥挤不堪,到处充斥着刺鼻的气味,但从1844年起,它就一直是毛里求斯首都人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首选之地:购买者和做生意的人们说着包括法语、克里奥尔语(Creole)、汉语以及印地语(Hindi)在内的各种语言――这是一个你在任何历史教科书上都找不到的,富庶且活泼的毛里求斯形象,而在中央市场中每天上演的这种有趣又混杂的局面,更是讲述了一段更为真实的东非岛国历史。
“这里汇聚了所有的元素。”42岁的克里奥尔大厨柯蒂斯·萨米纳达斯(CurtisSaminadas)说道,他经常来中央市场为家人以及巴拉克拉瓦悦椿度假村(AngsanaBalaclava resort)采购商品。“毛里求斯是不同文化、种族、宗教乃至调味料的混合体――这些元素糅合到一起之后,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传统。”
这是一个炎热的周日傍晚,在位于岛屿北边Vallée des Prêtres的德罗波蒂安曼寺庙(DraupadiAmman temple)中,一场热闹的走火仪式拉开了帷幕。“这不是什么特殊节日庆典的一部分,”一位参与者解释说道,“每座庙宇在全年之中的任何时刻,都会举行这样的仪式――它是我们对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仪式中,男女老少们毫不慌乱,一个接一个地从炙热的煤块上走了过去,然后便席地而坐,就着暮色分享晚餐。
当地人认为,从煤炭上走过是一种自我净化行为
仪式参与者正在向蒂劳柏迪安曼女神(DraupadiAmman)表达感激之情
当老一辈的毛里求斯人知道我们会用椰树芯做菜时,他们的眼睛瞬间就会亮起来,我最喜欢那时他们脸上的表情。
就连时隔3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毛里求斯那多民族、多重风味、多种调味以及多变风格的饮食文化依然处于不断的进化发展之中,而且变得更醇厚更复杂。生活在海外的毛里求斯人,如瑟琳娜·佩玛洛,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让这座岛国的饮食文化得以扬名海外,而在21世纪新定居者们海滨生活理念的引导下,毛里求斯的饮食风格又多了一份清新的感觉。
出生于越南的厨师法比奥·德·波里(Fabiode Poli)曾在世界各地打过工,当萌生了开一家餐馆的想法以后,他便回到了自己15年前的初恋之地――毛里求斯。波里的La Table duChâteau餐厅是在古老豪华的拉普多内种植庄园(Labourdonnaisplantation house)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明亮通风且富于现代气息,与城堡庄园中的热带殖民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我的朋友,”野餐会上,一位名叫乔治(George)的克里奥尔人搂着另一位印度同事的肩膀介绍说道,“我是一名基督徒,他是印度教徒,那边还有一位穆斯林朋友――但在毛里求斯,我们都是好朋友,而且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些工人一直在参与岛上一处新度假村的建设,他们此刻聚到这里,是准备以一场世嘉舞会来庆祝工程的顺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