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
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10、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1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1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李觏《乡思》
14、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燕歌行》
1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1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1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杂诗》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渭城曲》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5、《红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鹿柴》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0、《山居秋暝》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画》
年代:唐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3、《鸟鸣涧》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