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怎么护理 早产儿来报到!这些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知识得清楚!
雨滴
发布于 2017-07-270
新生命诞生是充满喜悦的美事,然而,早产儿不同于一般足月儿,许多父母看到早产儿第一眼,内心不禁担心「宝宝这么小可以存活吗?」、「会不会有后遗症?」,除了满腹疑问之外,更是充满着许多不安。早产儿会面临哪些问题?照顾方面有哪些注意要点?

早产儿的定义

关于早产的定义,是指怀孕周数满20周,但未满37周出生的婴儿。一般来说,怀孕37周以后,因为胎儿的器官发育、生理反射及血液循环等皆相对稳定,可以算是足月生产。

胎儿若是小于20周出生,存活率是微乎其微,因此,在台湾通常是指怀孕24周以上出生的宝宝,但每个国家对于急救早产儿的定异不同,像是日本出生22周以后就有存活机率。

关于早产的定义,不单只有考察怀孕周数,同时也会依据出生时体重重量,区分出不同的照顾方式,例如:出生体重1500~2500克,称为低体重早产儿。1000~1500克,为非常低体重早产儿。1000克以下,即为极低体重早产儿。

宝宝的出生体重,可作为区隔预后状况,基本上,只要胎儿体重超过1000克,其预后状况便有明显差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整理出胎儿体重大小与存活率的关联性。

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

母体因素

大部分的早产状况,很难找出明确原因证实,譬如有些孕妇习惯性早产,早产机率相对较高,所以在怀孕过程,孕妈咪应该定期进行产检,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他关于疾病因素包括:先天性子宫异常、子宫颈闭锁不全、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早期剥离、多胞胎、感染、子癫症、子癫前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以及心肺疾病等,皆可能导致早产发生。

除了上述疾病因素,早产也和孕妇的个人习惯息息相关,像是吸烟、饮酒、不当使用药物、作息不正常及营养不足等,孕妇每周体重增加小于0.27公斤,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小于10公斤,体重增加不足,也是婴儿早产的风险之一。此外,产妇年龄超过40岁或未满18岁,也会提高早产的风险。

胎儿因素

宝宝先天畸形或染色体异常、胎儿受到感染等,皆会导致早产,子宫相当敏感,如果胎儿出现先天异常或是问题,人体的淘汰机制便会促进子宫提前分娩,因而导致早产发生。

认识早产儿生理表征

看到刚出生白白胖胖的小婴儿,总让人忍不住直呼好可爱,然而,早产宝宝的外型却不像足月儿般,提前生产的缘故,除了体型明显瘦小之外,由于早产儿缺乏足够的皮下脂肪、皮肤薄,可以清楚看见身上的血管,此外,肌肤角质层发育未成熟,所以身体有较多的胎毛覆盖,因为皮肤薄、脆弱的关系,所以无法维持体温、水分也容易丧失。而早产儿的肌肉张力不佳,身体通常是呈现柔软状,像是可以轻易拉起脚跟碰触耳朵、手肘越过身体中线等动作。

早产儿的手脚掌纹路少、平滑,耳朵软骨发育未完全,导致弹性不佳,容易受到外力而改变。生殖器官方面,早产女婴的小阴唇和阴蒂明显外露,未被大阴唇覆盖;而男婴则是阴囊较小、皱折少,睪丸未降至阴囊,容易有隐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反射动作、体温调节、吸吮能力等,一般来说,早产儿的神经系统表现较差,所谓的反射动作即是生理保护机制,譬如小朋友喝水容易呛到,便是因为反射能力未成熟所致,因此,父母在照顾早产儿时,必须更加小心。

而吸吮能力,通常是等到34周以后,才会逐渐发展成熟,如果是周数较小的宝宝,需要使用管喂辅助(如口喂管或鼻喂管),原则上,会先给孩子吸吮安抚奶嘴,假如吸吮表现良好,便可以开始尝试喂母乳。

正常情况下,宝宝一出生后会有寻乳反射,而寻乳反射大约在28~34周会慢慢出现并成熟,因此,34周前出生的宝宝,便可能缺乏寻乳的生理反应,此外,由于早产儿的协调性不佳,吸吮时可能会忘记呼吸,容易发生呛奶状况,提醒家长在喂食宝宝时,需要特别注意。

至于体温调节的能力,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全,再加上皮肤薄、皮下脂肪不足等因素,因而无法维持正常体温,容易有失温的危险。若是以宝宝平均生长表现来说,手掌握拳的反射动作,大约是34周,眨眼反射动作,大概是28周、而四肢的反射动作,则是32周左右出现,虽说每个孩子生长状况不同,但仍可依此做为宝宝发育的观察要点。

肺部是身体最后一个成熟的器官

呼吸系统

你知道吗?胎儿在母体内并不需要靠自己呼吸,完全是依赖脐带提供氧气,直到出生后,受到环境温度的改变,才会开启肺部的呼吸系统,由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其肺部充满液体,因此,在出生以后,婴儿将空气吸入肺部,肺部扩张,将肺部内的液体排出,并依赖表面张力素(Surfactant)维持肺泡张力,使肺部不至于塌陷,才能顺利进行气体交换。

肺部是身体最后一个成熟的器官,肺部发展必须到35周以后,才能算是完全成熟,若是早于35周前出生的孩子,便容易有呼吸异常或呼吸窘迫症候群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类状况发生,产妇若有早产迹象,通常会希望安胎到35周后,抑或是施打肺部成熟剂(类固醇)方式,促进胎儿的肺泡成熟,另外,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律或呼吸暂停的现象,提醒家长应留意小心。

心血管系统

关于早产儿的心血管功能异常,首先是血液循环问题,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会在宝宝出生3天后自动关闭,然而,早产儿却经常延迟关闭,动脉导管无法自动关闭,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足,而心脏为应付全身血液循环,心脏必须得更用力运行,因而造成左心室衰竭。

其次,由于动脉导管无法关闭,血流便会从压力较高的主动脉流向肺动脉,便会容易引发呼吸喘、呼吸不稳定的状况发生。另外,早产儿也常有凝血功能障碍,因肝脏功能尚未成熟,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造成凝血因子制造不足,容易有出血的情况。

肠胃系统

早产儿的胃容量小,而且蠕动能力弱、频率慢,消化功能不佳,因此,在喂食上须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大约2~3钟头喂食1次,肠胃道在消化食物时,需要酵素才能分解食物中的分子,如蛋白质、脂肪、醣类等,然而,早产儿因其消化器官包括胃肠道、消化酵素的发育未成熟,尤其是消化乳糖的酵素不足,因此,建议最好尽量以母乳喂食,可以帮助宝宝吸收营养,并降低过敏机率。

免疫系统

由于早产儿的皮肤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菌感染,一般来说,进入怀孕后期,妈妈的免疫球蛋白G会透过胎盘给予胎儿,等到宝宝出生后,其抗体可以维持6个月时间,保护宝宝免受病菌侵扰,然而,早产儿往往缺乏免疫球蛋白G保护,因抵抗力较差、补体量及功能均不足,杀菌功能出现缺陷,导致早产儿抵抗力低,容易受到感染。

除此之外,由于早产儿身上常有许多管线,像是施打点滴、主静脉导管、鼻喂管等侵入性的管路,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在照护上须更加费心。

早产常见的并发症

早产儿因器官不成熟而产生许多问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异常、心血管功能异常、坏死性肠炎、视网膜病变等,其实大部分的早产并发症皆不容易治疗,必须有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悉心照料,才能顺利健康成长。有关早产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呢?以及其影响性和治疗方式?

呼吸异常

若将肺部比喻为海绵,当海绵充满水,空气便无法顺利进入海棉内,因此,宝宝出生后,表面张力素的作用使得肺泡得以维持适当张力而张开,进行气体交换作用。

35周以前出生的宝宝,因肺部发育不全,表面张力素的不足,造成呼吸状况不佳,一般来说,会使用插管辅助呼吸,或是利用药物协助肺泡扩张,依照孩子呼吸窘迫程度,给予合适的处置方式。

促进肺部张开可分为两种方式,首先是打气进入肺部,利用呼吸器的原理,将肺部撑开,但是呼吸器的使用有时会产生气胸等并发症,此时还需要胸管的引流。再者是使用药物,经由气管内管给予表面张力素,有稳定肺泡的作用,可以增加早产儿的存活率、降低罹病率。

正常来说,孕妇若有早产迹象,可提前施打类固醇,促进胎儿的肺泡成熟,如果能安胎待产,建议尽量安胎超过35周以后。此外,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等,会影响胎儿的肺泡张力素形成,即便是足月生产,宝宝也容易会有呼吸窘迫的问题,因此,希望妈咪在孕期做好体重与血糖控制。

许多早产儿都有呼吸暂停的状况,所谓的呼吸暂停,是指停止呼吸20秒以上,或是合并心跳下降每分钟小于80下,早产儿之所以会发生呼吸暂停,主要是因为大脑发展未成熟,另外,像是呼吸道狭窄、呼吸能力较弱等,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临床上发现孩子有脑部出血、感染、代谢异常等问题,往往也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所以照顾新生儿时,若是呼吸暂停状况频繁发生,如每8小时超过4次呼吸暂停,或是1天内有超过6次呼吸暂停状况,即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确认病因。

一般而言,早产儿大约34周大以后,才能脱离呼吸暂停的状况,紧急处理状况时,家长可以用手按摩背部给予刺激,提醒孩子恢复呼吸功能,如果呼吸暂停次数过于频繁,排除疾病因素之外,可开立治疗药物,也能减少呼吸暂停状况发生,或是使用正压呼吸器协助呼吸顺畅。

坏死性肠炎

早产儿的肠胃道尚未成熟,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坏死性肠炎,早产儿因肠道黏膜不佳、免疫功能弱,当细菌趁机入侵肠壁,并在肠壁产生空气,造成肠子缺血而发黑,即坏死性肠炎,其处理方式是先暂时禁食,让肠子适时休息,并照X光观察肠胃状况,倘若情况轻微,可先开立抗生素消灭细菌,大约1到2礼拜就可复原。

健康腹壁应该是呈红润色,假如颜色变得深蓝、蓝黑色,并出现腹胀、血压降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肠破裂、出血、休克等严重的状况,便需要会同小儿外科医师进行手术,切除坏死的肠子。

心血管异常

超过一半以上的早产儿都会有心血管异常问题,最常见的是开放性动脉导管,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动脉导管会自动关闭,但早产儿因发育未完全,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无法完全闭合,造成动脉的血液进入肺部,而影响肺部功能,需要仰赖呼吸器或使用药物治疗改善,甚至是透过手术将血管进行绑扎。

由于心肺功能息息相关,开放性动脉导管会影响肺血管的循环,当肺部充血时,便容易影响呼吸功能,并导致心脏衰竭。

动脉导管关闭的关键在于血氧分压和前列腺素的平衡,血氧浓度增加有助于导管关闭,而前列腺素(PGE)则会造成血管舒张,由于早产儿出生周数较小,对于血管中的前列腺素反应较敏感,才会导致动脉导管闭合困难。

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好发于早产儿,主要是和缺氧和血压浮动过大有密切关系,脑室内出血,是指侧脑室外围,位于尾核和视丘的神经交界处,视管膜下方的神经元胚细胞聚集体,其周围布满血管,因早产儿血管肌肉不成熟,而且常有血压浮动现象,像是早产宝宝常需要插管、抽痰或动脉导管闭锁不全等,皆会造成血压上升、波动不稳,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依据脑室内出血状况,共分为4等级:

第1度:视管膜下出血,局限于神经原胚细胞聚集体附近,出血情况轻微,预后可自然痊愈。

第2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尚未扩张,但出血量面积占侧脑室的10~50%,预后可自然复原,但需特别注意若有血块引起阻塞,便可能引发水脑症。

第3度:脑室内出血,合并有脑室扩张,出血量较第2度严重,血量面积占侧脑室面积的50%以上,脑室扩张压迫正常神经,并影响脑部发育。

第4度: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当脑室内血块增大,脑室内压力增加,造成脑室周围静脉回流阻塞,导致脑室周围的缺血性伤害。

脑室内出血大多发生于出生后的前3天内,因为宝宝身体状况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凝血功能,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一旦有脑室有萎缩、空洞化等状况,便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星期内,会接受超声波检查脑部,确认有无出血或异常状况。而严重的脑室内出血,会影响脑部发育、四肢动作发展等,手脚无法行动自如,呈现脑性麻病状态,因此,惟有预防早产才能避免上述各项危险情况。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关于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和氧气供给情况相关,像是早产儿出现缺氧状况、给予长期氧气的治疗,皆可能患有视网膜病变,出生的周数越小,得到视网膜病变的机率越高。

由于早产儿视神经发育未完全,不论是缺氧、感染或是长期使用氧气呼吸器,皆可能导致血管扭曲、膨胀或收缩等,造成视网膜神经病变。

原则上,早产儿出生后4~6周,会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检查,仔细确认双眼有无明显问题。并依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5期,病变程度为第1、2期,情况轻微无需治疗,第3期以上则需要进行激光治疗,越接近末期视力预后状况越差,而视网膜病变的后遗症包括:近视、斜视、弱视、散光、白内障等,即便接受过检查和治疗仍可能在未来发生病变,因此,定期回诊和追踪检查相当重要。

感染问题

早产儿的抵抗力差,因免疫球蛋白G不足,皮肤薄、脆弱,身体缺乏保护作用,而且早产儿身上经常插着各种管线,更是容易受到细菌入侵,例如:皮肤、血管、呼吸道、肠胃感染问题,因此,在照护上需要特别小心。医护人员接触宝宝时,必须勤洗手杀菌、挂戴口罩,另外,宝宝身上管线也要时常消毒和清洁,避免病菌感染。

还剩1页未读下一页
编辑推荐
  • 早产儿会不会影响智商 怎么能预防早产儿智力低下

    0早产儿

      早产儿
  •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你知道这些方面他们都存在差别嘛?

    0早产儿

      早产儿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