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骨
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主产于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龙骨味涩、甘,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功效。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1.镇静安神
龙骨是重镇之物,主入心、肝两经,能镇静安神,常用于心悸怔仲,失眠健忘、惊痛癫狂。
2.平肝潜阳
龙骨入肝经,质重沉降,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故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以及突然晕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之风证。
3.收敛固涩
龙骨味涩能敛,为收涩固涩之要药,可用于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等滑脱证。
4.生肌敛疮
用于疮疡溃腐久不收口及脐疮流水、金疮出血等证,与枯矾各等份研末外用。
龙骨是很久以前生活的哺乳动物骨骼钙化化石,其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其中对有药理作用的是碳酸钙和磷酸钙,加上龙骨的性味归经,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等功效。
1.碳酸钙:龙骨也可以说是动物骨头含有的碳酸钙含量很高,这种成分的钙属于化学钙,虽然吸收不是很高,但食用也有补钙健骨的功效。
2.磷酸钙:磷酸钙和碳酸钙一样也是常用钙片的成分之一,适当的食用可补钙补磷,对身体有益。
挑选
真品龙骨
1、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外形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容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粘舌的吸力;闻之无臭,口尝无味。
2、白龙骨:为不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
伪品龙骨
一般较龙骨骨骼小或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附着较多的白色粉未,砸开可见骨质部分,断面多呈蜂窝状小孔(系风化而成),不具备真品的各项特征;以舌舐之无吸湿力。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龙骨,质最黏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本草逢原》亦载:龙骨“涩可以去脱,入肝敛魂,收缩浮越之气,……为收敛精气要药。”而伪品龙骨不具有真品龙骨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龙骨药用,以免贻误治疗。
储存
密封后,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光保存。
一、采集加工: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二、炮制方法:
龙骨:取原药材,去净杂志,刷去泥土及灰屑,打碎。生用以潜阳镇静,安神为主。
煅龙骨: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碾成粉末。煅后增强收敛涩精,生肌的功能。
1、禁忌人群
湿热、实邪者忌服;
2、食物相克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