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准备多长时间为宜
MoJunde0杰克
发布于 2016-12-210
每年都要考研,对于考生来说,这些时间准备是个头痛的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考研时间的一些内容,你打算考研的话肯定考虑了考研要准备多长时间吧,做好规划,才能打胜仗嘛。接下来说说考研要准备多长时间为宜。

在校学生考研准备时间

如果是在校学生准备考研的话:

1、大三上学期至下学期五月:决定是否考研;考哪所学校;

2、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后:暑假复习和考研班听课

3、大四上学期十一月:考研报名

4、大四上学期十二月:签发准考证

5、大四上学期十二月:复习冲刺

6、大四上学期一月:考试

7、大四下学期三月:考试成绩公布

8、大四上学期四月:研究生复试

9、大四下学期六月:发放录取通知书。

毕业后考研准备时间

已经毕业了的同学,备考不要超过一年,因为考研是需要集中复习的,如果超过一年复习的较为松散,体力支撑不起。半年至一年左右为佳。建议在考前一年的10月份开始进入预热阶段,从10月直到次年3月,每天保持一个学习状态,考研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即考试年3月份正式进入基础复习阶段,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复习了,3-6月份基本保证每天3-5个小时的考研学习。后期强化阶段强度就比较大了,一般在8-12个小时左右。

考研准备流程

了解考研的复习时间规划

准备阶段:9月—12月搜集考研信息,关注并筛选目标专业和学校

基础阶段:3月—5月第一轮基础复习,公共课专业课同步进行

提高阶段:6月—9月第二轮强化复习,做真题,关注考研大纲

强化阶段:9月—10月深度解读考研招生简章,预报名,正式报名

冲刺阶段:11月—12月第三轮冲刺复习,现场确认

临考阶段:12月底打印准考证,考研初试

复试备考阶段:次年1月—2月在线估分,查询初试成绩,备考复试

复试阶段:次年3月—4月进行复试

调剂阶段:次年4月—5月调剂

录取阶段:次年6月—7月录取通知书

了解考研的各种专业名词

学术型硕士

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中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

专业型硕士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本科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原工作岗位上担任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非脱产的学习,修满学分,获得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满足申请硕士学位的流程之后,通过国家组织的每年五月份举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完成研究生论文并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了解四六级对考研的影响

1、英语四六级没过,对考研没有直接影响。

2、除了保研有要求外,考研都没有英语过级的要求。

3、考研的英语有单科分数线的要求,而且英语分数不高也会影响总分,所以务必好好学习英语。

了解考研地区的划分

考研地区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个省(市);

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

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A区线,二类对应B区线,其中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

制定适合自己的考研计划

大家在前期应该结合自身的各种情况,来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考研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复习时间、作息时间。

考研必备的五种素质

体力

大多数最后成功的考研者都有过披星戴月上辅导班,挑灯夜战作模拟题的体验。要是没有强健的体魄,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考研,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毅力

考验是打一场持久战,备考时间至少也需要半年。也就是说,至少半年时间里你要远离几乎一切娱乐,抵制所有舒适生活的诱惑。这对于一个人的毅力来说绝对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定力

对于应届考生来说,当一场接一场的校园招聘会举行的时候,当周围的同学忙着做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心里最容易荡起涟漪。这时候,定力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靠它来平息浮躁的心情,决胜的关键也就在此一刻。

魄力

僧多粥少的现实注定了许多人到最后难免伤心。你能保证在付出了那么多以后不会后悔吗?背水一战的魄力你有吗?

动力

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上面的4种力量恐怕难以维持。必须有一个能够说服你自己的考研动机,才会有排除万难的勇气。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